近日,一汽非金属材料学会主办的“2007年汽车密封技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会议为汽车密封产品的设计人员、原材料供应商和密封产品配套商搭建了技术交流平台。有关专家评价,此会议对推动一汽乃至全国密封材料行业的发展将产生不小的作用。
研讨会结束不久,记者接到了陕西奉行
橡胶密封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的电话。他告诉记者,今年产销情况不错,预计能超额完成销售目标,达到1.5亿元。“我们的油封为斯太尔平台相关产品配套,市场份额稳步增长,供求关系保持稳定。现在我最大的苦恼是,想进入日韩轿车企业的配套体系,但十分困难。国家能不能出台政策让这些轿车企业接受我们自主品牌的密封产品?
王斌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而且他反映的问题是自主品牌零部件行业的共性难题。但记者知道,有关部门很难出台相关政策,这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当然,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规定进行鼓励和引导。
进入日韩轿车企业自主品牌尚需苦练内功
记者采访了几家日韩轿车及其发动机企业的生产或采购负责人,他们向记者解释了日韩企业零部件的采购流程。并表示,正积极为解决一些自主品牌密封件企业的配套问题出谋划策。
国内日韩合资企业建厂之初的产品研发及配套标准和流程,基本采用母公司的做法,配套体系也基本与母公司一样。一个新产品刚下线时,合资企业完全靠零部件来支撑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形象,所以他们不会随便更换配套商,害怕因小失大。产品得到用户认可后,更不会对配套商轻易更换。况且日韩的整零关系比较紧密,整车厂完全可以将零部件企业控制在自己的体系内,零部件企业也乐于这么做。只有在成本有压力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增加新的零部件配套商。
日韩合资企业负责配套的中方负责人面对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的呼声也很为难,他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敢冒整车出问题的风险。对于密封件来说,产品质量考核和验证的时间更长。比如密封胶,要过几年才老化。一旦出了问题,消费者会认为是这个品牌的整车不好,不会单纯认为是密封胶的零部件供应商有问题。
尽管如此,日韩整车厂也有软肋。随着整车的降价,大家都在降成本,现在一些企业已将目光转到自主品牌身上。所以,只要自主品牌密封件企业苦练内功,将产品做好,早晚会有配套成功的一天。
行业协会专家认为国内密封件行业散乱差现象亟待改变.
有关专家表示,密封件行业准入门槛不高,也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管,致使目前国内密封件生产企业多达上千家,除了少数几家大企业的产品上档次外,其他都是小厂,产品技术含量很低。行业总体表现为散乱差,大家相互压价严重,尤其是小厂产品以低价入市,严重扰乱市场价格秩序,大厂对此怨声载道。
中国摩擦密封材料协会高级工程师谭康告诉记者,与汽车上的其他零部件相比,密封件的特点是价格低,但十分重要,关乎安全。在轿车配套领域,目前是国外品牌产品占领市场,国内企业除长春蓝天、浙江国泰、四川天府等企业的产品外,大都品牌认知度和认可度不高。相当多企业的产品打的是售后市场,而且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纵使有的自主品牌密封件产品的质量可以与国外产品媲美,由于没有品牌效应,也难以进入跨国公司配套体系中去。
在售后市场增加品牌知名度不失为一种突破渠道.
难道陕西奉航等企业的苦恼没有解决办法吗?记者采访的上述日韩企业相关负责人说,自主品牌密封件企业可以先从售后市场做起,在这个市场检验产品质量,增加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形象,待实力雄厚时再伺机进入合资公司配套体系。
记者也采访了自主品牌轿车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他们表示目前密封件产品国内的和合资产品都有。自主品牌的密封件价格便宜,这一点最具诱惑力,但在新产品刚上市时,他们也大都采用合资产品。记者问其中一位负责人,如果像陕西奉航这样的企业主动找到你们要进行配套,你们怎么办时。他笑了,说会优先考虑。但陕西离他们的整车厂太远了,他们选择配套商要在相应的距离范围之内。“关键是产品质量,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在我们周边建分厂。让他们来找我们的相关人员洽谈吧。”他的话让记者为之一振,也许为自主品牌主机厂配套,是自主品牌密封件企业一种可行的突破渠道。